危廢處置過程嚴管、危廢處理標準提高是政策層面最為明顯的兩大特征,也是今后行業發展的趨勢。在此趨勢之下,行業長期表現出來的“低、小、散”特征有望改變,具有較強資源實力、強大整合能力、具備技術及規模優勢的大型企業會在未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市場格局。
一、雙碳戰略是危廢處置行業所面臨的最大政策背景
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是我國危廢處置行業所面臨的最大政策背景。而危廢處理行業因為在節能減排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較長時期內一直受到政策層面的高度重視。
2022年3月,生態環境部指出:“通過提升城市、工業、農業和建筑等四類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水平,可以實現國家碳排放減量的13.7-45.2%(平均27.6%)”。
而根據有色金屬協會和再生金屬分會的數據,銅、鋁、鋅、鉛等再生金屬生產相較于原生金屬生產在能耗、水耗、固廢排放、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均有明顯優勢,具有明顯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我國危廢處理行業相關法規及政策也頻頻出臺,僅在2021年,就有《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化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等多部法規出臺,凸顯出政府對危廢處置行業高度重視。
尤其是《“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廢鋼利用量達到3.2億噸,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為核心,覆蓋從危廢鑒別、轉移、處置到資質、監管的危廢治理政策和法規體系。
匯總近年來危廢行業相關政策走向,危廢處置過程嚴管、危廢處理標準提高是其最為明顯的兩大特征,也是今后行業發展的趨勢。在此趨勢之下,行業長期表現出來的“低、小、散”特征有望改變,具有較強資源實力、強大整合能力、具備技術及規模優勢的大型企業會在未來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目前市場格局。
二、并購是快速高效進入并占據市場空間的有效途徑
目前來看,危廢處置行業具有四大壁壘。
技術壁壘:危險廢物共有46大類別479種,不同種類廢物處理方法具有一定差異,需根據危廢具體情況調整,其中涉及多學科內容,具有較大的技術難度。在此技術上,還要求復雜嚴苛的技術標準,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人才壁壘:首先技術的復雜性對人才需求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次企業經營過程中同樣需要大量的運營人才,新進入企業甚至還需要再組建龐大的營銷、生產隊伍。
資質壁壘:行業資質審批流程復雜,環節眾多,周期較長,通常需要耗費3-5年時間。
資金壁壘:危廢處置行業屬于資金密集行業,首先危廢處理企業需要有一定量的高價值設備,且不同的危廢需要不同的設備,初始投入巨大;其次,稀貴金屬通常價值量大,企業備有的存貨對資金提出較高的要求。
受以上壁壘的影響,并購是業內企業快速高效進入并占據市場空間的有效途徑。
經過前幾年行業的快速發展,目前行業內危廢處置產能已經過剩。根據東江環保2021年年報,“行業競爭持續加劇,資源化危廢收運成本持續提高、無害化收運處置價格大幅下降。據公司市場統計,焚燒、填埋類收運價格平均跌幅超20%,其中華中地區的焚燒類跌幅超30%,包年客戶收運價格平均亦有15%跌幅”。
除此之外,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逐步完善,環保管控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危廢產生強度也在持續減弱,危廢來料也將會面臨著一系列的波動。
市場競爭激烈、危廢產生強度下降等因素也為行業內的并購活動提供了良好契機。以高能環境為例,2021年先后完成耀輝環保(51%)、浙江嘉天禾(51%)、江西鑫科(80%)、金昌鑫盛源(51%)、金昌正弦波(51%)等五起收購。除此之外,還有東江環保、中金環境、望能環境等上市企業也紛紛推進自身并購活動。未來市場危廢處置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也將因此迎來一輪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