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召開的2022年廊坊市靜脈產業園項目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獲悉,位于安次區東沽港鎮的靜脈產業園,包括城區衛生填埋場、餐廚垃圾和糞便處理、醫療廢物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爐渣處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共五個項目。目前,城區衛生填埋場、餐廚垃圾和糞便處理、醫療廢物處理三個項目陸續投入使用;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爐渣處理項目和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項目正在施工中,并將建成投用。
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速度持續加快,相伴而生的垃圾處理問題日益突顯,特別是在“零填埋”“垃圾分類”等新要求提出后,單一焚燒的處理模式不能滿足要求。2018年,為了補齊垃圾終端處理設施不足的短板,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廊坊市靜脈產業園項目被列為市政府重點工程正式啟動。項目占地面積413.79畝,以無害化處理、保護環境和資源化利用為宗旨,選用先進處理工藝和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在無害化處理的同時,將可利用的部分轉化為新產品,實現各類廢物的資源化。
3座5000立方米厭氧發酵罐。
城區衛生填埋場項目
補齊我市固廢處理短板
城區衛生填埋場項目隸屬于廊坊市環境衛生事務中心,系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重要配套工程,主要用于焚燒發電廠固化穩定化飛灰的填埋處理。項目采用政府投資的方式建設,占地約241畝,總庫容124萬方,項目概算3.15億元。主要分為綜合管理區和衛生填埋區兩個區域。綜合管理區包括綜合辦公樓、開閉所、綜合泵房、消防水池及停車場等。衛生填埋區分為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區、飛灰填埋區和滲濾液處理設施,占地面積198畝。
生活垃圾應急填埋區主要用于特殊情況下的應急周轉使用;飛灰填埋區用于填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焚燒后產生的、經穩定固化后的飛灰。根據《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滿足《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規定下的穩定化飛灰可進入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處理。穩定化飛灰以噸袋包裝形式運抵填埋場,進行吊裝碼放、壓實、堆體平整,采用HDPE膜對堆體進行整體焊接覆蓋,表面進行防風壓固。
整個庫區設置了雨污分流系統、滲濾液收集系統,車輛行駛采用可移動路基系統,加裝有環境監測系統、視頻監控系統等,以保證填埋場安全、穩定運行。我市城區衛生填埋場的運行,徹底解決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穩定化飛灰無處可去的困境,補齊了我市固廢處理短板,為完善我市環境治理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餐廚垃圾和糞便處理項目
解決亂排亂倒問題
廊坊市餐廚垃圾和糞便處理項目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總投資約2.31億元,占地69畝,設計處理規模為餐廚廢垃圾200t/d、糞便300t/d、廢棄食用油脂20t/d,處理工藝為“預處理+厭氧發酵”。通過預處理工藝,優化餐廚垃圾厭氧發酵條件,實現混合收集的餐廚垃圾的雜質去除和油脂高效分離,回收油脂等資源產品。有機物料進入消化罐進行中溫厭氧處理,產生的沼氣進行資源化利用。此項目建成后,我市餐廚垃圾和糞便將實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徹底解決“地溝油”、糞便等亂排亂倒問題。
目前,項目已進入試運行,與市區近300家餐飲企業和單位食堂簽訂了協議,2023年將逐步擴大收運范圍,實現城區全覆蓋。
醫療廢物處理項目能滿足未來需求
廊坊市醫療廢物處理項目為原有特許經營BOT遷址新建項目,于2020年12月開工建設,特許經營范圍為廊坊市全域(霸州市除外),占地23.6畝,總投資9823萬元,設計處理能力為30t/d,分二期建設。項目于2021年12月已完成一期建設,完成投資8396萬元,處理能力為15t/d。該項目是廊坊市域內唯一一家采用焚燒熱解氣化處理工藝,可處理感染性、損傷性、病理性、化學性和藥物性全種類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處置項目。
此項目處理工藝先進,處理類別齊全,建設規格高,能滿足未來近三十年的需求。醫療廢物處理項目已于2022年3月疫情期間緊急啟動,接收處理安次區、廣陽區、廊坊開發區等地的醫療廢物及涉疫垃圾,為我市抗擊疫情作出貢獻。
廊坊市靜脈產業園的建成以及各項目的陸續投產運行,將進一步提升我市固廢處理以及綜合利用率,為推動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無廢城市,實現循環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