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糧食產量為1291.5萬噸,比上年增加11.7萬噸,增長0.9%,為廣東糧食產量近十年來最高水平。
此外,2022年廣東糧食播種面積3345.5萬畝,比上年增加25.9萬畝,增長0.8%;糧食作物單產386.1公斤/畝,比上年增加0.5公斤,增長0.1%。糧食產量、面積、單產增幅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種糧面積看,2022年廣東三季糧食面積均實現增長。其中,春糧(對應全國夏糧)面積214.4萬畝,早稻面積1296.3萬畝,秋糧面積1834.8萬畝,分別比上年增加7.5萬畝、8.5萬畝、9.9萬畝,分別增長3.6%、0.7%、0.5%。春播期間,廣東農戶為防范去年的旱災再次發生,主動改種抗旱的玉米、大豆或薯類,旱糧作物面積增加;下半年,在早稻產量因災受損的不利情況下,廣東各地推動“以晚補早”措施落實落地,秋糧作物以及晚稻、大豆、玉米等主要品種面積增加。
近年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下,廣東各地深挖耕地保供潛力,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撂荒地復耕復種和墾造水田等舉措,努力擴大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田塊種足種滿,全力完成糧食安全目標任務。
專家分析認為,2022年,廣東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病蟲害偏輕發生,但5月至7月在持續性強降雨和臺風影響下,粵北和粵西部分地區受災,對早稻生產造成一定影響。2022年下半年,粵西部分地區有臺風登陸,粵東粵北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各地通過加強災情預警和田間管理等手段,保障了晚稻生長。
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介紹,在早稻生長期,廣東各地積極采取防災減災措施,有效挽回部分損失;下半年大部分時段光溫水匹配良好,有利于晚稻生長,廣東各地加強統防統治,積極部署開展“一噴二防”、推進水稻烘干中心設施等項目建設,有力保障了晚稻產量。